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兵團上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
一、三分天下有其一
十八大以來,兵團相繼建成了大型電解鋁、火力發電、焦炭、PVC等重化工生產企業,工業經濟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在中央支持新疆紡織行業發展優惠政策支持下,新建紡織企業陸續投產達效;依托本地優勢農產品資源優勢,快速壯大農產品加工產業,有力支撐了工業經濟保持中高速的增長目標。2013-2016年,實現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3%。2016年,兵團實現工業增加值665.79億元,占生產總值31.2%,較2012年提高3.8個百分點,占比連續兩年突破三成,且呈穩步提升態勢。
二、輕重工業結構不斷優化
“十二五”時期,兵團抓住承接內地產業轉移、大力發展重工業的機遇期,重工業經濟總量突飛猛進。自2012年開始,重工業產值比重連續五年超過6成,牢牢占據了主導地位。十八大以來,兵團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國家大力扶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有利契機,迅速建成投產了一批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棉紡錠(環錠紡)較2012年增加109.6萬錠,年均增長8.6%;棉布織機增加1322臺,年均增長17.0%。2016年輕重工業產值比37.8:62.2,重工業占比較最高年份的2014年下降2.8個百分點。
三、企業效益穩步提升
十八大以來,兵團工業企業搶抓機遇,拓展市場,強化管理,節本降耗,企業效益不斷提升。2016年,兵團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08.55,較2012年提高91.6點;工業增加值率27.8%,較2012年提高2.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8.75億元,較2012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19.7%;實現利潤211.33億元,較2012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29.7%。
四、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
十八大以來,兵團加快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步伐,相繼建成一批新能源發電、新型建材、多晶硅、碳化硅生產等企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經濟規模同步大幅增長。截至2016年末,兵團擁有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85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9.8%;完成工業增加值58.5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11.2%;同比增長19.1%,較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6.2個百分點。其中,擁有新能源發電企業43家、占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半壁江山,完成工業增加值14.06億元、占比近1/4,表現十分搶眼。
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
十八大以來,私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完成工業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5年首次超過國有控股企業。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私營企業數量430家,占規模以上工業單位數量比重近一半;完成工業增加值221.1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4成,較2012年增長4.2倍,年均增長高達50.7%。
六、“三去一降一補”扎實推進
2016年,為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兵團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化解252萬噸原煤產能和30萬噸鋼鐵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2016年焦炭產能較2015年下降10.3%,硅酸鹽水泥熟料下降1.7%,水泥下降1.2%。深入開展質量效益管理年活動,在節本降耗、提質增效上下功夫,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收入中成本80.65元,較2012年下降2.38元;資產負債率66.9%,較2012年下降0.1個百分點;
七、“雙創”工作成果顯著
十八大以來,兵團各級黨政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在資金、項目、培訓上加大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小微工業企業發展迅猛。2016年,兵團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65家,其中小微企業754家,占比近9成,單位個數較2012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20.8%;完成工業增加值224.01億元,較2012年增長2.4倍,年均增長高達35.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2.8%,較2012年提高11.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