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各級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節能減排工作部署,明確各級主管部門責任,加大項目立項審核力度,強化高耗能企業監控,積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生產線,采用新設備新工藝,大力倡導企業使用清潔能源,提高二次能源生產企業轉換效率,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節能降耗成果顯著。
一、綜合能源消費量增幅下降
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各項援疆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兵團規上工業規模快速擴張,企業個數由2012年415家,增加到2016年789家,增長90.1%,年均增長17.4%。2016年綜合能源消費量3129.85萬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110.9%,年均增長20.5%。2016年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6.1%,比2012年同比增速回落28.4個百分點。2012-2016年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速呈現前三年逐年回落,2016年略有回升態勢。
二、能源加工轉換效率顯著提升
十八大以來,兵團規上工業除煉焦行業加工轉換效率略有下降外,其余行業加工轉換效率均有顯著提升。2016年,規上工業加工轉換合計投入能源3640.61萬噸標準煤,產出能源2080.16萬噸標準煤,綜合能源加工轉換效率57.1%,比2012年提高4.1個百分點。其中:火力發電加工轉換效率40.5%,比2012年提高4.1個百分點;供熱加工轉換效率84.1%,比2012年提高0.6個百分點;熱電聯產加工轉換效率47.0%,比2012年提高2.8個百分點;原煤入洗加工轉換效率89.6%,比2012年提高2.9個百分點;煉焦加工轉換效率77.9,比2012年下降0.9個百分點。
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明顯
十八大以來,兵團規上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中,除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受鋼鐵行業產量增長,能耗增速提高外,其余五個行業能耗增速減少幅度均超過20個百分點。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合計2875.49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5%,比2012年同比增速回落33.6個百分點;占全部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91.9%,占比較2012年降低0.2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13.8%,較2012年回落24.5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5.1%,較2012年由增轉降24.0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5.3%,較2012年由增轉降29.1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15.4%,增幅比2012年上升3.5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2.8%,較2012年回落205.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19.2%,較2012年回落22.1個百分點。
四、清潔能源消費生產不斷提高
十八大以來,兵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重。2016年,兵團規上工業消費天然氣24億立方米,較2012年增長2倍,折合標準量占規上工業能源消費合計由2012年0.4%,提高到2016年0.5%,雖然占比偏小,但使用量在不斷增加。截至2016年底,兵團規上工業共有太陽能發電企業26家,與2012年相比,實現從無到有;擁有水力發電企業3家、風力發電企業4家。2016年,太陽能、水電、風電合計發電量占兵團發電量7.5%,較2012年提高1.3個百分點 。
五、主要耗能產品單耗指標八成下降
2016年,年綜合能源消費量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中,2012年和2016年均列入監測的單位產品能耗指標中,有21個呈不同程度下降,占全部監測指標84%。其中: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70.8%,噸原煤生產綜合能耗下降63.2%,噸水泥熟料綜合能耗下降26.6%,噸紗(線)混合數綜合能耗下降26.0%,單位電石生產綜合能耗下降20.7%,噸水泥綜合能耗下降17.2%,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7.5%。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框架體系和制度安排。在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引領下,為加快推進兵團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兵團,兵團黨委、兵團印發了《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這是兵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首個綱領性文件,標志著兵團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兵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企業節能降耗任重道遠。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當好“生態衛士”,打造“美麗兵團”,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