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兵團黨委、兵團關于農業工作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生產實現穩中有升、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的良好態勢,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為促進兵團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基礎支撐。
一、農業生產再上新臺階
兵團各級黨政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推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兵團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兵團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9.26億元,比2012年增加257.17億元,年均增長7.2%。其中,種植業產值812.47億元,比2012年增加193億元,年均增長7.7%;畜牧業產值153.53億元,比2012年增加39億元,年均增長6.4%。豐富優質的農林牧漁業產品不僅改善了職工群眾的生活,也為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優質的原料,促進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一)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一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各級黨政始終堅持把糧食尤其是小麥生產的穩步發展作為保穩定、促和諧的重要任務,從補助政策、優化品種、科技扶持、管理服務各方面加強對糧食生產的全過程管理和服務,糧食生產在多年豐收、起點較高的情況下,連續五年面積穩定,豐產豐收。2016年,兵團糧食播種面積331.71千公頃,比2012年增加57.1千公頃,增長20.8%,年均增長4.8%;糧食總產量達到271.3萬噸,比2012年增加84.17萬噸,增長45.0%,年均增長9.7%,糧食每公頃產量穩步提高到8179公斤。糧食作物中水稻生產基本穩定在20萬噸的水平上,小麥產量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27.53萬噸,玉米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產量由2012年的88.4萬噸增至109.75萬噸,年均增長5.6%。二是棉花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兵團堅定不移實施棉花發展戰略,在國儲棉收購和棉花價格補貼政策持續實施的帶動下,棉花主產師不斷優化棉花區域布局,低產、風險棉區逐步退出棉花生產,棉花種植面積持續增長,棉花生產總體保持穩中有升。2016年,兵團棉花種植面積621千公頃,比2012年增加63.03千公頃,增長11.3%,年均增長2.7%,與種植面積最大的2014年相比棉花面積減少79.57千公頃;棉花總產149.57萬噸,比2012年增加7.8萬噸,增長5.5%,年均增長1.3%。
(二)果蔬園藝業高速發展。兵團各級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果蔬園藝業,果蔬園藝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32.4%躍升至2016年的41.5%,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經濟增長點。一是果品生產提質增效。以標準園建設為抓手和突破口,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制定完成紅棗、葡萄、梨、蘋果四個果品現代化果樹試驗試范園建設,果品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2016年,兵團實有果園面積達到209.36千公頃,比2012年增加14.5千公頃,增長7.4%,年均增長1.8%,水果產量快速增加,2013年突破200萬噸,2016年達到365萬噸,較2012年增加192.65萬噸,年均增長20.6%。紅棗、葡萄、梨、蘋果四種水果的產量年均分別增長29%、16.7%、9.8%和19.9%,紅棗、葡萄等果品因其價值量相對較高和市場開發前景廣闊,越來越受到廣大果農的青睞。二是設施農業蓬勃發展。以優化蔬菜生產能力區域布局為重點,著力支持城郊和邊境團場擴大溫室大棚種植面積,加快發展設施農業。2012-2016年,新增溫室大棚近2萬座,2016年大棚個數已達6.18萬座,設施面積7.41萬畝,比2012年增長49.1%,年均增長10.5%;生產各類設施蔬菜52.8萬噸,比2012年增長82.4%,年均增長16.2%,設施農業已成為團場職工增收的新渠道。
(三)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按照“快速增加總量,優化畜種結構,發展規模養殖,強化產業帶動”的總體部署,以農區畜牧業為主體,以奶牛、肉牛、肉羊和禽蛋發展為重點,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各畜種優勢區域布局初步形成,發展質量明顯提升。一是主要畜禽生產能力穩步提高。2016年,兵團牲畜年末存欄頭數763.85萬頭(只),比2012年增加160.79萬頭(只),年均增長6.1%。其中,牛47.59萬頭,生豬149.64萬頭,羊561.24萬只,年均分別增長4.9%、3.5%和6.9%;肉類總產量41.15萬噸,年均增長6.1%,其中豬肉產量18.53萬噸,占肉類產量的比重超過45%;牛奶產量62.92萬噸, 年均增長4.1%;羊毛和禽蛋產量為1.91和9.43萬噸, 年均分別增長12.8%和12%。2016年與2012年相比,兵團人均擁有量中肉類由123公斤提高到147公斤,牛奶由204公斤提高到225公斤,禽蛋由23公斤提高到34公斤。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產量均創兵團歷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改善。二是優勢畜禽區域集聚優勢凸顯。2016年,基本形成了以第一、六、七、八和十二師為主體的奶牛養殖加工優勢區,奶牛養殖規模超過20萬頭,主產區鮮奶產量占到兵團總量的75%以上;以第二、四、六、八師為主體的商品豬優勢產業區,商品豬年出欄量超過170萬頭,占兵團67%;以第三、四、六、九、十師為主的肉羊肉牛集中產業帶,肉牛肉羊存欄占兵團的72%以上;形成了以第四、五、六、七、八為主的禽蛋禽肉集中產業帶和以第四、五、九師為主的優質細毛羊集中產業帶。三是標準化規模養殖迅速發展。截止2016年末,累計建成規模養殖場(含小區、戶)4300多個,規模養殖總體水平達到6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個百分點。通過大力推行飼喂、飲水、通風、清糞的全程機械化,畜牧生產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奶牛、生豬、家禽生產總體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具有現代畜牧業工藝特點的規模養殖場和專業養殖小區已成為兵團畜牧業生產的主體,帶動了畜牧業整體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二、農林牧漁業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穩糧、優棉、精果、強畜、促加工”的結構調整方針,兵團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林牧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種植業內部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調整。糧食面積穩步增長,人均糧食擁有量由2012年的711公斤增加至969公斤,保證了糧食安全。棉花產加銷全程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調減次宜棉區和低產田百萬畝以上,棉花生產區域優勢更加突出。特色園藝業按照“精果”要求,形成了南疆以紅棗、北疆以葡萄為主的特色干鮮果品生產基地,果品商品率達到85%以上。畜牧業畜種種群結構不斷優化,奶牛、生豬、牛羊肉優勢主產區進一步集中。農業內部結構由以種植業為主轉向“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三足鼎立,2016年種植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46%下降至37%,林果業和畜牧業由2012年的47%提高至56%,農業結構實現重大突破。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升。認真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兵團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聚集度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16年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達到477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5家,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銷售比重達6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改變了賣原料的歷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農業取得的巨大成績,為加快兵團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展望未來,兵團農業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團場職工持續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創新驅動力度,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確保兵團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農牧工收入持續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