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2022年12月,北京、上海、江蘇等9地被列為試點地區;2024年12月,商務部表示,9個試點地區積極先行先試,已完成80%的試點任務,形成一批成功經驗。目前,各地內外貿一體化工作進展如何?有哪些創新性舉措和辦法?本報即日起推出“內外貿一體化提速”系列報道。
今年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離不開規則制度的充分銜接。各地在促進內外貿標準銜接、內外貿檢驗認證銜接、內外貿監管銜接、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等方面,創新實踐,不斷探索。
完善支持政策
內外貿一體化,簡言之就是企業同時開展內貿和外貿活動。它要求企業能夠在國內外市場之間靈活切換和整合資源,實現經營內容和經營方式自主可控,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實現無縫對接。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刻調整、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內外貿一體化的作用更加突出。
2024年,北京研究制定《北京市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培育內外貿一體化領跑企業,創新內外貿一體化資金支持政策,進一步促進北京市企業內外貿融合發展水平。同時,符合支持條件的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北京市給予實繳保費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進一步促進企業內外貿融合發展水平。
作為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緊密銜接商務部《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與北京海關《促進外貿穩量提質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精神,面向外貿升級擴圍精準發力,強化政策、服務和創新協同升級,圍繞“穩規模、優結構、增動能”推動經開區外貿逆勢實現倍增發展。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出海服務聯盟,出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外貿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試行)》;建立“1+N”服務矩陣(1個統籌平臺+N個專業模塊),實現“需求采集—資源匹配—項目落地”閉環管理。深化“國際展會+國際招商”模式,強化“政府+協會+企業”多元合作模式,連續兩年帶領區內企業境外參展,累計參與企業18家。在2025年漢諾威展會期間達成4項與海外機構的框架合作協議,對接7個技術項目合作落地初步意向,聯合5家機構共建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服務通道。下一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持續優化“政企協”聯動機制,深耕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賽道,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高地,并帶領企業參加海外展會。
作為我國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23年11月1日揭牌。新疆自貿試驗區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執行國家發布的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在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同時,支持自貿試驗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先行先試,鼓勵企業統籌開展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構建特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優勢,《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將于7月1日起施行。
加強標準對接
質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疫等方面的差異是阻礙不少企業內外貿融合發展的重要原因。國內企業想要進入海外市場,需要取得當地國家市場指定認證,對于內銷進入國內市場的產品,也必須符合我國標準和檢驗要求。
近年來,浙江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格局下質量認證發展新路徑,從技術賦能到平臺對接,為企業打通“雙循環”堵點提供全鏈條支持。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累計頒發“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證書7309張,其中國際合作證書650張,產品出口46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頒發綠色產品認證證書2619張,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406張;累計發展“三同”產品2290種,“三同”企業1349家。
湖南積極探索建立標準化服務產業新集群,建成全國自貿試驗區首個標準化服務產業新集群——芙蓉標準化產業集聚區,推動2000項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對接,提供質量、標準、檢測一站式服務,吸引國內外標準化機構入駐。探索建立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新路徑,創新成立全國首個工程機械二手設備行業聯盟,集聚三一、中聯、鐵建重工等150余家企業、機構,發布8項團體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工程機械二手設備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安全評估標準,帶動200余臺設備出口到非洲、東南亞、中亞等2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近20億元。
同時,湖南探索建立標準認證服務新體系,建設中非標準合作創新中心,推動國內第三方機構在非洲設立實驗室,為對非貿易提供認證便利;深化湘粵港澳檢測認證互認,促進大灣區與湖南的規則對接;依托湖南自貿試驗區標準合作創新中心,與泰國國家標準局簽訂協議,聯合海信、美的等國內冰箱企業推動“冰箱快速降溫分級標準”成為泰國行業標準。
近日,湖南發布了首批“同線、同標、同質”品牌企業和產品名單,共11家企業23類產品,將進一步促進內外貿標準對接。
制定解決方案
對大部分國內企業來說,要想實現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并不容易。
今年4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連續兩次舉辦上海市電商助力外貿拓內銷對接會,助力上海外貿企業對接國內市場資源,高質量做好拓內銷工作,為全國提供助力外貿拓內銷的“上海方案”。
上海市商務委、市場監管局、金融監管局等部門紛紛曬出政策工具箱,力挺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
“上海將發揮好電子商務大平臺集聚的優勢,助力外貿企業對接國內市場資源,高質量做好拓內銷工作。”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周嵐表示,為降低外貿企業拓內銷成本,上海將依托相關平臺為拓內銷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標準制定修訂、產品檢驗檢測和認證綜合服務,同時支持CCC認證機構精簡優化拓內銷產品強制性產品認證程序。此外,還將加強金融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創新金融支持內外貿一體化方式,支持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上海外貿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等。
在政策的引導下,各大平臺紛紛設立外貿專區,推動外貿商品銷售。“我們推出了‘外貿精選’專項,通過簡化入駐流程、提供啟動流量支持等服務,助力外貿企業快速拓展內貿市場。”淘天集團產業帶和中小商家事業部總監賈博說。
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得物為外貿企業拓內銷提供平臺,為年輕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國貨,也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推動外貿轉型升級。
據了解,湖南下一步將重點圍繞標準認證、信用管理、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規則制度開展改革探索。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標準認證機構合作,支持省內第三方合格評定機構獲得海外授權,打造“一個標準、一次檢測、一次認證、多國認可”模式,進一步降低企業內外貿標準認證成本。鼓勵省內標準化組織、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修訂,鼓勵企業標準“走出去”。
同時,促進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與國內信用體系相銜接,基于AEO企業信用信息情況,依法給予外匯結算、信用保險、物流運輸、出口退稅等便利化舉措。積極爭取在保稅維修內銷、保稅再制造、跨境信用合作、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