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公路就地取材連續移動智能3D打印建造’技術,能使建造技術的生產效率和新材料的使用效能大幅度提高,其所用材料都是被丟掉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固廢再利用技術讓智能建造更綠色低碳。”6月25日,在十一師舉辦的“四新技術”現場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圍繞“四新技術”推廣路徑與創新發展方向展開深入研討,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樣本”。
近年來,十一師在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賽道上奮楫爭先,積極探索,從建筑工地的智能降耗,到企業園區的循環經濟實踐,綠色低碳理念正深度融入全師發展脈絡,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走進十一師所屬兵團建工城建集團承建的新疆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項目工地,傳統印象中塵土飛揚的場景已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是鮮花叢叢、綠草盈盈;自動洗車臺沖洗著土方車輛,智能噴淋系統根據環境濕度精準啟停,抑制揚塵的同時節約用水量;建筑垃圾“廢變寶”,經破碎處理后成為路基填料、砌塊原料,實現回收利用。
“我們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對施工能耗、污染物排放實時監測,例如塔吊‘黑匣子’系統,能優化運行軌跡,節電效果非常好。”該項目部經理負馬星介紹,從“人控”到“智控”的轉變,讓綠色施工從口號落地為可量化的生態效益,該項目正在申報自治區及兵團綠色低碳示范項目。
近年來,十一師各建設項目加大BIM技術設計、“智慧工地”管理系統與綠色施工、數字建造的深度融合,全面采用裝配式建筑、綠色節能材料應用等低碳施工方式,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將綠色建造應用在每個參建項目中,用實際行動落實“雙碳”目標。
在十一師所屬的兵團新型建材經濟技術開發區,循環經濟發展的瓶頸被不斷突破。
研發的硅酸鈣板、輕質復合墻板等新型墻體材料具有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生命周期長等特點,被指定為國家綠色采購清單產品,獲得多個國家和地區環保標志認證;粉煤灰、礦渣等固廢經深加工,搖身一變成為高性能混凝土摻合料,實現了固廢再利用……
“通過技術改造,單位產品能耗下降18%,碳排放強度降低22%,拓展了綠色建材產品線,自保溫砌塊、BC-1外加劑、結構保溫裝飾一體化免拆模復合墻體等新產品供不應求。”北新建材工業集團技術中心主任劉瀟睿坦言,綠色轉型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搶占了先機。
傳統建材產業“減煤降碳”是必答題。今年5月中旬,兵團建工金石商混公司緊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主動淘汰20輛國四以下排放車輛,引入純電動攪拌車組建新能源車隊,通過“夜間谷電充電+運營時段放電”智慧能源管理模式,單臺車輛運營成本較燃油車大幅下降,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駛入綠色低碳發展快車道。
十一師不斷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開展“環保進企業”“環保進機關”等系列主題活動,通過觀看宣傳片、懸掛環保標語橫幅、制作環保專題展板等多種形式,將低碳生活理念融入職工群眾的生活肌理。
從施工一線的“微創新”,到產業集群的“大轉型”,再到職工群眾生活的“深融入”,十一師正以實干篤定走好綠色前行之路,為兵團綠色發展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