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師二二五團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這里常年飽受風沙襲擾,曾被認為是“種啥啥難活”的地域。
7年前,二二五團職工群眾居住條件不好,收入來源單一,出行也不便利。如今,行走在該團各個連隊,只見街道寬敞整潔,道路兩旁分布著酒店、超市、郵局……呈現出一派蓬勃興旺、欣欣向榮的景象。
短短幾年,一個團場的風貌發生如此劇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兵團特色小城,這其中奧秘何在?近日,記者深入該團進行蹲點采訪。
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
團場建設,科學的規劃尤為重要。
記者在二二五團區域公共品牌運營中心一樓大廳,看到了該團的城鎮總體規劃和項目建設分布圖、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圖。城鎮總體規劃和項目建設方面,居住區、辦公區、商業區、教育區等功能區科學分布;農業產業發展方面,蘋果種植區、桃子種植區、糧食和飼草種植區等區域用不同顏色進行了標注。
“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滾動式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二二五團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沈勇告訴記者,團場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著力推動項目建設。如今,保障性住房、商業街、火車站、醫院、學校等項目都已陸續建成使用,團場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我們的生活真是一天一個樣。你看那柏油路多平整,買菜購物現在也便利得很嘞,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二二五團胡楊社區居民金超激動地向記者分享這些年肉眼可見的身邊變化。
記者了解到,二二五團明確自身定位方向,統籌產業發展與公共服務布局,不斷提升團場聚商聚產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日,備受關注的北京援疆項目——拉依蘇村長壽康養休閑旅游基地建設“進度條”不斷更新:游客接待中心、民宿等主體建筑已經完工,施工接近尾聲。
“我們依托林果莊園、羊脂籽米基地、長壽文化及濕地觀光等優勢資源,總投資2000萬元,打造沉浸式‘采摘+觀光旅游’一體化農業綜合體,預計可帶動300人就業。”沈勇說。
聚商聚產,要打造有溫度、有吸引力的城鎮發展生態,不僅取決于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更在于能否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
二二五團黨委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思路,堅持美麗團場、和美連隊建設齊步走。
——建設美麗團場。一體推動城鎮綠化工程,建成轄區由外至內梯次推進的公益林、生態經濟林、生態防護林“三位一體”的生態防護體系和拉依蘇水庫濕地保護體系,切實推動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實現“綠進沙退”“人沙和諧”,打造“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美麗團場。
——建設和美連隊。按照和美示范連隊的創建標準,加快打造組織強、產業興、連隊美、群眾富的典型樣板,推進宜居宜業生活圈建設。
“這里的政策好、機會多,發展空間很大。”二二五團億民超市負責人羅宇楓告訴記者,“我還不斷介紹身邊的朋友來二二五團投資興業呢。”
投資商主動代言,就是對二二五團良好發展環境的最大認可,彰顯出二二五團務實舉措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而產業的繁榮發展,又進一步增強了團場的吸引力,形成“人產城”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
發揮市場優勢,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二二五團農業發展基礎良好,但是經濟發展模式相對單一。面對這一實際,該團審時度勢,深刻認識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引入新興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于是,一場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的產業變革在二二五團拉開序幕。
“多虧了團場干部,協調援疆資金幫我們修建了陽光晾曬棚。”7月2日,談起去年配套建設熟制瓜子加工烘干線的經歷,昆玉市禾昇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苗感慨道。
由于項目投資較大,該公司的流動資金一度緊張。了解到企業遇到的難題后,團場干部第一時間上門協調解決,“打包”送來個性化利企政策,為其申請了350萬元援疆資金,不僅幫助解決了資金問題,還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項目建設前期,團場就成立工作專班,協調解決我們關心的用地、用工、原材料供應等問題。”陳建苗說,“項目落地后,團場還是一如既往地為我們做好服務保障。在二二五團,只要企業有需要,總能第一時間獲得幫助,這就是我們來這里、扎根這里發展的底氣。”
“營商環境好,企業信心就強,發展動力就足。”二二五團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蘇復梟表示,團場堅持“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系營商環境”理念,狠抓惠企政策執行、服務質量提升,以“小切口”做好營商環境提升“大文章”。
在此基礎上,二二五團精準施策,不斷改進項目考察、洽談簽約、落地流程等方案,迅速打開了招商引資新局面。2024年以來,通過團場領導帶頭、部門主動對接、小分隊常態化招商,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11個,完成實物投資量1.26億元。
眼下,又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新項目在二二五團如火如荼推進實施:花棗茶加工廠項目正在調試安裝設備,預計年產1000噸紅棗切片;蘋果果脯生產線項目正在購置生產機器設備;昆玉市積福林木業有限公司木材加工設備正陸續進場……
項目落地,關鍵看成效。
“我們提前介入、靠前服務,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確保企業各項政策紅利應享盡享,并按照屬地或行業性質為重點項目逐一配備‘項目管家’,統籌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全力為企業發展、項目落地創造良好環境。”蘇復梟介紹。
記者了解到,二二五團成立工作專班,堅持“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團領導包聯”工作機制,對落地的招商引資項目按照分類確定專班負責人和責任部門,積極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
二二五團還充分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和文化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文化旅游業。通過推廣生態種植、鄉村旅游等項目,既保護生態環境,又促進職工群眾增收,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發展特色農業,一顆蘋果串起一條產業鏈
近日,在二二五團各連隊蘋果種植基地,種植戶們分工協作,忙著修枝、澆灌、沖洗,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誰能想到,這個讓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果”,在5年前種植面積只有區區幾百畝。
“那時候,產值不高,一年僅有幾十萬元,職工的種植積極性就更不高了。”沈勇向記者介紹,現如今,該團蘋果種植面積近8000畝,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
這一變化背后,是二二五團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0年以來,二二五團大力發展蘋果、葡萄、桃子、西梅、羊脂籽米五類特色種植業。值得一提的是,團場對蘋果種植的支持力度很大,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按照“穩基地、提質量、延鏈條、創品牌”的發展思路,加強關鍵環節政策扶持、建立技術包抓工作機制、加大產后鏈條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健全完善一整套覆蓋“育、種、產、銷”全鏈條的扶持體系,讓產業發展底氣十足。
針對職工群眾“不敢種、不會種”的問題,二二五團引進寶雞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進行技術指導。“以前種果樹全憑經驗,現在有專家手把手教,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都有標準流程。”一連種植戶艾沙·阿布都里木說。
“新技術好!不僅解決了蘋果生長關鍵期缺水問題,蘋果品質好了,而且大大提高了產量,調動了大家種植的積極性。”一連“兩委”成員方威強說。
2021年,借力兵團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該團重點推進標準化育苗基地、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深加工生產線的建設。兩年間,全團共建成蘋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5個,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示范帶動建設蘋果采后商品化處理加工廠,有力推動了產業標準化、規模化躍升。
“從優勢產業到富民產業,從豐產到增收,銷售才是關鍵變量。團場立足把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把好品質轉化為好品牌,助推蘋果等優質農產品走出團場、走向全國。”沈勇說。2023年,二二五團注冊了“拉依蘇長壽村”區域公共品牌,并拓展直播帶貨銷售渠道,蘋果銷售均價和復購率均大幅提高。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從田間到加工,再到市場,二二五團蘋果產業鏈條正不斷延伸。
二二五團農業和林業草原中心工作人員買力坎木·買吐送表示,蘋果產業壯大之路揭示了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密碼:發展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從政策扶持到產業升級,從品牌打造到增收致富,二二五團通過“種好一顆果、做全一條鏈、富裕一方人”,探索出了一條沙漠農業現代化的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