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一大早,在一師阿拉爾市軍墾大道北側的步道上,61歲的王紅英帶著孫女在晨練。
“以前這地方沒有步道,孩子也沒有玩的地方。你看現在變化多大!”王紅英指著不遠處嶄新的涼亭、健身器材說,聲音里滿是笑意。
這些讓居民交口稱贊的變化,源于阿拉爾市2025年為民“十件實事”中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作為城市肌理的“毛細血管”,大學路、幸福路、軍墾大道等附近街巷的改造,不僅關乎出行便捷,更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7月27日上午9點,幸福路改造現場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攪拌機的轟鳴聲中,工人在鋪設圍墻基礎鋼筋。“這堵墻拆了之后,要建通透式護欄。”現場施工負責人李昆拿著圖紙介紹道。
據了解,此次幸福路改造聚焦“通行+休閑”雙重需求,將東側道路拓寬10米,同步增設37個休憩桌凳、5組景觀廊架、1套健身器材及1座休憩涼亭。
“幸福路改造兼顧通行和休閑功能,預計8月中旬完工,保證不影響居民出行。”一師阿拉爾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工作人員劉蘊超介紹道。
圍墻拆除后露出的空地上,已有工人在平整土地,這些地方都會種上花草,讓居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沿著將軍大街走到雙擁路,軍墾大道北側的改造成果已然顯現。新鋪的青灰色步道寬闊平整,18個藍白相間的便民座椅沿道而設,幾位老人正坐在那里翻看報紙,4組分類垃圾箱上的卡通宣傳畫吸引了孩子們駐足。
“晚上更熱鬧!”路過的居民李欣怡掏出手機展示夜景照片,25盞節能路燈與19盞草坪燈勾勒出街巷輪廓,暖黃色光線透過樹葉縫隙灑在地面上,“以前摸黑走路,得打著手電筒,現在跳廣場舞都不用帶照明設備了。”她指著古色古香的休憩涼亭說,“上周我媽生日,全家吃過飯就到亭子里坐一坐、聊聊天,都可開心了。”
從班超大道拐進大學路東側,紫薇、榆葉梅、紫葉李等品種的喬灌木構成的綠化景觀錯落有致,8000余平方米的草坪像綠毯般鋪展至街角,1600余米的灌溉管網埋設于地下,滋養著這片綠色,1900余米的新建園路將2處景觀休閑亭、兒童游樂設施和3處節點景觀串聯起來。
“以前這里是荒草地,現在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居民趙麗帶著女兒在兒童游樂區蕩秋千。距離她不遠處,幾位老人在景觀休閑亭下棋,落子的脆響與孩子們的笑聲交織成溫馨的樂章。
“我們堅持‘一巷一策’,每個項目都經過多輪調研。”劉蘊超介紹道,“項目建設使用的青石板都是防滑材質,既美觀又實用,老年人散步更安全。大學路東側全面完工后,還會增加更多便民設施。”
民生工程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從坑洼土路到平整步道,從閑置空地到“口袋公園”,阿拉爾市的背街小巷正悄然蝶變,用實實在在的變化回應著市民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