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五師雙河市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大數據進行監管。
“以前要跑好幾個窗口,現在在家門口的機器上就能辦,太方便了!”近日,在五師雙河市政務服務中心,雙河市民王連英通過自助服務一體機,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社保繳費業務。這便捷的辦事體驗,正是五師雙河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結出的碩果。
近年來,五師雙河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兵團關于數字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以“數字+便民+服務+共享”為核心,先后投入1億余元,按照“1+N+1”總體架構,全力打造智慧城市體系,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政務服務更高效、群眾生活更便捷。
走進五師雙河市政務服務中心數據機房,20個機柜整齊排列,近百臺虛擬服務器平穩運行。這個按照三級等保標準升級改造的“智慧大腦”,具備上聯兵團、橫聯師市各部門、下聯團場的網絡通道能力,為6家單位的8個平臺提供云資源支撐服務,托管5家單位的65臺服務器及網絡設備,實現了數據的統一存儲與處理。
依托數據機房,城市的“神經末梢”不斷延伸。7000余路視頻監控如同“千里眼”,實時監測城市各個角落;201輛渣土車的運行軌跡、500盞路燈和1578眼機井的感知數據,通過智能設備匯聚成流,為城市管理提供精準依據。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則像“忠誠衛士”,已發現和處置威脅源IP地址1.9萬余個,為智慧城市筑牢安全防線。
“報告指揮中心,團結路與軍墾路交叉口有占道經營現象。”在五師雙河市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視頻巡查發現問題后,立即調度執法人員前往處置。這高效的協同場景,得益于師市多部門力量的整合聯動。
五師雙河市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整合了師市政法委、公安局、住建局等部門資源,通過人工智能識別、無人機巡航、渣土車軌跡監測等智能化手段,實現對市域治理、城市管理的全方位動態監測。“師市熱線+110+博州12345”聯動機制暢通民意渠道,累計受理處置職工群眾訴求4萬余件,滿意率高達99.23%。
智慧城管、綜治應用等平臺的建成,讓城市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發現”。無論是違章停車、垃圾清運,還是特殊人群服務管理,都能通過數據分析精準施策,初步形成“一網共治”的新格局。
“以前辦營業執照要跑好幾天,現在在手機上提交材料,當天就拿到了電子證照。”個體戶張旺的體驗,是五師雙河市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的生動寫照。
依托兵團政務服務網,五師雙河市打造師團兩級政務服務平臺,將28個部門、9個團場的1776項政務服務事項“打包”上網,實現100%網上可辦。23萬余件辦件量的背后,是群眾滿意度的持續攀升。
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區的13臺一體機,讓服務突破時間限制;270枚電子印章、321類電子證照的應用,全面取消紙質材料;“師團聯辦”“就近辦”等舉措,讓職工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智慧政務正以“零距離”服務贏得民心。
如今的雙河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正融入城市血脈。高效運轉的指揮中心、便捷貼心的政務服務、精準智能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數據底座,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不僅提升了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更讓各族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為師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數字動能。
“五師雙河市將持續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更多便民利民的數字化生活服務應用場景,構建高效精準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師雙河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局長吳長華說。